 
            王金玲:跨越文化桥梁的耕耘者
发布时间:2025-10-27
10月的长春秋意正浓,而在遥远的俄罗斯,一场跨越国界的学术致意正温暖上演。在第十四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上,在54所参与大学校长论坛联盟会议的中俄高校代表见证下,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王金玲教授接过了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证书。自太平洋国立大学建校以来,仅有六位外国专家学者获此殊荣,王金玲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长春大学十余年来深耕对俄交流的深厚积淀。自2008年起,学校便着力打造对俄、乌、白的合作特色。2010年,学校在俄罗斯梁赞国立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十五年来,孔子学院蓬勃发展,掀起了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潮,如今已发展为每年近千名学员的规模。这些成果,王金玲既是见证者,更是重要的推动者。
“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推动中俄友谊与合作付出努力的两校教师。”多年来,王金玲始终活跃在对外俄语教学与研究的一线,同时以翻译为媒,搭建起中俄文学与学术交流的桥梁。她的身份多元而深刻:中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俄罗斯作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翻译家协会会员……每一个头衔背后,都是她对中俄人文交流事业的深情投入。
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校长马尔芬·尤里·谢尔盖耶维奇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王金玲的贡献:“王金玲教授多年来在对外俄语教学与研究领域、中俄文学与学术文献翻译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尤其在推动中俄高校间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探索中俄人才联合培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份合作正是建立在长春大学对俄合作多元化、多层次的坚实基础之上。学校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等顶级艺术院校合作,举办大师班、联合写生与展览;与俄罗斯作家协会、剧作家协会合作,翻译出版了大量当代文学作品和话剧,共同举办多届中俄文学翻译论坛。从共建“叶赛宁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到签署共建“微纳光电与控制协同技术国际合作中俄联合培养实验室”协议,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至科技前沿。
王金玲长期致力于中俄经典文学与前沿学术文献的翻译,许多作品成为两国高校课堂上的重要参考资料。她曾多次带队赴俄罗斯开展学术研讨,也积极引荐俄方专家来华交流,逐步夯实了两校间的合作根基。王金玲表示,“国际合作不能停留在协议层面,而要落到具体的课程共建、师资互动和科研协作中。”在她的积极参与下,长春大学已陆续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开展双学历、双校园本硕博直通车联合培养项目,许多年轻学子因此获得了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
随着“荣誉博士”称号的授予,王金玲教授正式成为太平洋国立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将优先参与该校举办的各类教学、科研与社会活动。她表示,这一身份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继续推动两校、乃至于俄罗斯高校和中国高校各领域交流合作,让交流的种子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王金玲教授所获的荣誉是学校推进国际化办学战略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成果。这不仅标志着与俄罗斯高水平大学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为未来拓展合作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紧抓中俄东北、远东区域合作及中俄合作开发黑瞎子岛的历史机遇,王金玲和她的同事们正致力于让学校的对俄合作更好地服务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
王金玲对中俄交流合作前景充满激情:“中俄两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科技资源,我们需要更多青年投身于跨文化研究与交流中。我希望继续做一名‘文化的搬运工’,让知识没有国界,让友谊历久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