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现任领导 学校简介 机构设置 学校标识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特殊教育
国际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招生就业
本专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成人教育 学生就业
公共服务
学校标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术报告东北非遗文化特征、理念及实践

发布时间:2020-10-19


人:朱立春

人:王玉英

时    间:2020年10月21日 14:00

地    点:综合楼B区701

主办单位:吉林民族文化研究院、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

承办单位: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网络创作传承)、萨满文化研究中心

报告人简介:朱立春,研究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评审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满学专委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文旅厅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吉林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会长。

从事东北地域文化、东北民族、民俗文化研究35年,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艺术基金3项,主持和参加省级社科项目20多项、社科院级项目20多项。撰写、主编和参加出版的学术专著十余部,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50多篇。曾获吉林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吉林省社科联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观点综述:东北地区有八个民族,民族非遗文化非常丰富。但是对于文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相较于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差距很大。西南地区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每年创造数百亿的价值。而我们东北民族早在远古时代新石器晚期就萌发的原始信仰,萨满文化却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究其原因有多种方面,其中东北人不善于讲故事,没有把我们的故事传播出去。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东北如果想摆脱困境,必须首先充分挖掘和利用东北的非遗资源,讲好东北的故事。

上一条:学术报告-漫谈回族历史与文化

下一条:学术报告—用“题”串社科基金的申报书—申报书的自我诊断与疗愈